登录 | 注册账号

吴凤英

发布时间:2019-06-24      点击量:1093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靶向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肺癌专科学会会员,《Lung Cancer: Targets and Therapy》编委,主要研究方向:肺癌诊治和转化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课题4项,参与临床研究10余项,先后学习进修于美国梅奥诊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文章十余篇,包括Clincal 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等,参编《2018年肺癌临床治疗指南》、《肺部肿瘤学》和《肿瘤化疗一本通》等著作3部,参与2018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写。获得 2016年WCLC mentorship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单细胞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对基因组学深入了解,精准治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方向。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针对肿瘤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的出现以及针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免疫治疗的出现,给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原来1年左右的中位生存期延长到4-5年,让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肺癌原来不到5%的5年生存率延长到16%。我们看到了肺癌治疗疗效的里程碑式变化,但同时也看到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靶向治疗的原发耐药机制、继发耐药的原因、如何去判断一个患者肿瘤异质性强弱、免疫治疗标志物缺乏规范化及较强的指导价值、假性进展的机制、免疫治疗快速爆发进展的可能机制及如何去预测和治疗等科学问题仍没有解决,很多因素可能不能用单纯一个基因或一个分子来决定和预测,需要新的分析技术来肿瘤进行全景的深入分析。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海量单细胞层面上的检测逐渐成为可能,从而已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揭示个体细胞的发育及功能机制,来深入分析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我们对35个中晚期肺癌病人活检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基因状态和治疗疗效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的数据显示,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基因状态肿瘤细胞异质性差异明显,不同患者免疫微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影响到后续治疗的疗效,不同的免疫微环境状态与免疫疗效相关。综上所述,海量单细胞测序为未来肿瘤精准医疗的全程管理和复发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和新途径。